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供应链金融 >> 正文

风险整治过后,如何重塑互联网金融格局

2017-01-03  来源: 内蒙古新金融研究院   浏览量: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黄震在三年前提出给互联网金融一个观察期。但三年风险集聚,导致一系列恶性事件发生。观察期结束比预期的要快,迎来了一个中间的环节,叫做整治。本文从八个方面讲讲如何来重塑互联网金融的格局。

    本网讯:2016中国金融年度论坛”于10月27-30日在北京举行,中央财经大学教授、IFC1000互联网金融千人会创始会长黄震出席并演讲。黄震表示,在三年前提出来要给互联网金融一个观察期,希望对这种新生事物能够让子弹飞一阵。但是三年风险集聚,导致一系列的恶性事件发生。观察期结束比预期的要快,我们希望到达后监管时代,却迎来了一个中间的环节,叫做整治。这个整治是什么概念?到底是什么影响?有很多人说是整治互联网金融,这说错了,是风险整治,是整治风险,是治病。今天从八个方面讲讲如何来重塑互联网金融的格局。

    首先,对互联网金融的理解,从概念上还要进一步明确和拓展。在1999年我们国家央行科技司就已经提出了互联网金融的概念,但是那时候是正规金融机构利用计算机网络软件等来提高效率、增加信息的透明度等等。后来到2012年左右,由于移动互联网迅速崛起,所以我们认为是移动互联网和民间金融相结合,第三方支付、P2P众筹,这些创新金融。去年央行指导意见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互联网金融是由传统金融机构和互联网金融企业,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思维来做支付、理财、投资,以及信息中介等业务。大家注意这个概念是一个拓展融合的概念,所以今天我们要从概念、内涵、外延以及替代的概念上去不断地重新理解互联网金融。

    第二,互联网金融的主体换位。前面讲到互联网金融从1999年—2002年已经做了主体的换位,我们银行希望传统金融机构成为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主体。

    第三,互联网金融会实现功能回归。很多人说互联网金融的本质还是金融,这个说得很对。但是大家要注意,传统金融本质也是金融,但它也有在背离金融的本质。传统金融在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条件下丧失了流动性,所以它也背离了金融的本质。回归金融的本质要增加流动性,同时实现风险性与安全性的平衡,这都是要回归金融的本质,让金融为三农、小微企业、弱势群体服务,成为普惠金融,这是我们中央已经意识到的一个方向。

    第四,互联网金融的重塑一定会拓展更多的新兴领域。我们一直说互联网金融是一个增量变革的产物,大家注意,我们主要是在增量中做拓展,而不是着眼于存量空间去做改变,因为要改变既得利益集团难度很大,我们要打造新动力、新动能,寻求更大的空间。增强的空间在哪里?一定是网络空间,很多人还在最底层爬行着,而没有看到上面还有好几个层,所以要重启我们的思维才可能进入这个更广阔的领域。这些先进的技术会创造出更广阔的创新空间,为我们的金融提高效率,甚至创新出完全新的金融形态。所以重塑互联网金融需要理解更新的创新空间、增量在哪些地方。

    第五,互联网金融创新一定要掌握三大法宝、三大武器。

    (一)是ICT(信息通讯技术),要能编码,要能生产自己的软件,更新系统等核心能力。

    (二)是必须要有金融风控能力,特别是基于大数据时代的风控。

    (三)就是法律合规技术。对于政策法律的理解、应用的能力可以决定生死。

    这三大技术缺一不可,必须打造这三大法器,才可以继续生存和走远。

    第六,要培育互联网金融的合作生态。要重构互联网金融新的生态,必须要打造多方合作的平台,要跨界、交叉、协作才能够解决当前的一些难点、痛点。

    第七,互联网金融要健康发展,必须双轮驱动。在过去三年,互联网金融发展主要是技术创新驱动这一个轮子。当然这中间也有市场的驱动,还有资本的推动,但是技术创新的驱动是主动力,或者说是核心动力。而现在中国已经看到了过去由于野蛮生长和缺乏制度规范,形成了一个大问题,所以现在需要搞一个新的动力机制,就是制度创新!形成双轮驱动,中国的制度创新要成为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要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个试验田。

    第八,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必须要由中国实践来塑造全球格局。大家都知道现在世界全球化,人民币走出去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中国经济一旦失速,全球经济就放缓;中国如果能够重振雄风,就可能引领全球再次发动起来。全世界寄希望于中国,我们的领导人也是有信心的。互联网金融基于互联网的全球性,是必然影响全球的。

    我相信我们中国人有这份智慧,也有这个能力。实际上我们很多企业已经在这么做了,所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在全球化的浪潮中间会有效地、有力地推动全球经济社会的改变。这就是我们通过一个小小的网,一个智能终端,或者一个软件等就可能实现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心愿。


责任编辑:张渝


内蒙古金融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金融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金融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金融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金融网)”的作品,内蒙古金融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  Nmgjr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内蒙古金融网版权所有

邮箱: cfp05@163.com   联系电话: 0471-4952235   传真: 0471-4952269

常年法律顾问:内蒙古若辉律师事务所 高级合伙人 刘富玉  电话:15024934110

                                                           高级合伙人 李文静  电话:1840482333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蒙ICP备08100000号-1

·内蒙古金融网络传媒中心 中国网通集团提供宽带支持 营业执照


金融内蒙古微信公众平台

内蒙古新金融研究院
蒙域在线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