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普惠金融 >> 正文

发展数字普惠金融 赋能中国式现代化

2023-02-21  来源: 广州日报   浏览量:
当前,如何让中小微企业稳定发展,以保障充分就业,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如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本网讯:当前,如何让中小微企业稳定发展,以保障充分就业,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如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让广大农村地区与农业人口可持续发展,是摆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的重要课题。数字普惠金融将金融科技与传统金融深度融合,兼顾人本向往性与利润追逐性,为缺乏金融服务的主体提供可负担和可持续的正规金融服务,能有效促进中小微企业稳定发展和人口就业,深入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充分提升城乡市场主体活力,为中国式现代化赋能,为高质量发展增效。

  

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和充分就业,数字普惠金融可立其功

  

一是打通业务场景最后一公里,既要为中小微企业扩贷提量,更要协助清理欠款,盘活资金效率。提供普惠贷款对中小微企业固然有效,但帮其回收欠款盘活资金,更有意义。要充分挖掘数字金融工具的清算优势,对中小微企业欠款分级处理。对优质底层资产,如政府采购合同、信用评级高的央国企、上市公司,设计标准化的中小微清欠电子金融产品,直接进行交易,对无法标准化的次级资产,充分依托政府许可的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引入资产管理公司等非银金融机构开展债权转让融资,提升清欠效率,加大对中小微欠款的清偿力度。

  

二是针对中小微企业开展特色投贷联动计划,改善中小微企业资本结构,扩大直接融资比例,提升中小企业融资质量。激活中小企业活力,不仅需要银行信贷,更需要合适的股权融资。要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科创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股权投资机构,与商业银行建立投贷共同体平台,在信息、渠道、客户等不同层面展开合作,针对中小微企业具体特征,运用股权加债权的市场化个性金融工具,为中小微企业打造一站式金融服务,改善资本结构,充实资本金,促进中小微企业真正稳定发展。

  

三是让金融机构市场化经营,自行承担信用风险,以数字化推动普惠化,用数字化防范违约风险,优胜劣汰、稳定提质,提升中小微企业的市场活力。普惠金融既是政策金融,更是发展型金融,不能异化为救济福利。一方面,对不同情况的中小微主体需要差异化普惠金融服务,如对受疫情影响较大、但有还款意愿、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中小微主体,按市场化方式续贷、展期和转贷,积极协助其获取政策贴息,对不符合条件的主体,妥善疏导。另一方面,要保持政策稳定性,降低再贷款成本,允许金融机构在息差收窄、风险加大时,在公开市场通过定向发行小微债权理财产品募集资金,获取合理利润,以免临时收伞。

  

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建设和美宜业乡村,数字普惠金融可显其效

  

第一,深入乡村场景提供接地气的数字普惠金融产品,让业户能用会用,支持业户产业经营。传统县域金融机构往往因为传统金融机构受技术和理念限制无法深入乡村业务场景。数字普惠金融可以迅速深入“乡村电商、家庭农场、户外文旅、产业转移园区外协加工与生活服务、农产品精深加工、水产品养殖、农机融资租赁、农民合作互助”等场景,开发不同产品,提供乡村快贷、产品预购众筹、收费权质押等特色服务,让业户能用会用,盘活其经营资源,推动其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

  

第二,以数字化构建乡村普惠金融的风险分担和容错机制,让各金融运营机构敢贷愿投,提振乡村产业活力。一方面,谋划建立省级乡村普惠金融的数字化产权交易平台,将产业转移园区、农村集体林权、水面承包权、设施农业、大型农机设备、收费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等纳入交易流转,发挥其抵质押担保功能,盘活山水林湖草等资源的经济价值,解决乡村抵押质押物不足问题。另一方面,大力开展乡村业户软信息数字化评价应用,如产业转移园区外协加工、新农人返乡创业、品牌电商等新兴产业,不单纯以抵押质押担保来衡量业户,重点以项目种养、经营周期、市场前景以及经营者品格特征、经营管理能力、诚信记录、家庭构成、日常开销等“软信息”为主,进行风险判断和投贷决策,通过“看人”和“看事”,降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门槛。

  

第三,建设和美乡村的社区数字化网格信用体系,防范信用违约风险,让数字普惠金融能持续促进乡村产业发展。以现代社区网格化管理经验为基础,推行乡村社会的网格化诚信管理,树立“诚信履约荣、恶意违约耻”的乡村网格团体诚信荣辱观,打造乡村社区社交网络信用平台,形成“成体系、可穿透、授权供查询”的乡村社区数字网络信用体系,使诚信履约融入乡村社会网络,形成良好的乡村信用氛围,建立乡村社群数字化网络信用体系,让数字普惠金融能持续满足乡村业户经营需求,促进乡村产业发展。

79cdd83b2f0b8726fb03c244e994836.jpg


内蒙古金融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金融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金融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金融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金融网)”的作品,内蒙古金融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  Nmgjr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内蒙古金融网版权所有

邮箱: cfp05@163.com   联系电话: 0471-4952235   传真: 0471-4952269

常年法律顾问:内蒙古若辉律师事务所 高级合伙人 刘富玉  电话:15024934110

                                                           高级合伙人 李文静  电话:1840482333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蒙ICP备08100000号-1

·内蒙古金融网络传媒中心 中国网通集团提供宽带支持 


金融内蒙古微信公众平台

内蒙古新金融研究院
蒙域在线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