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供应链金融 >> 正文

供应链金融新未来!商务部鼓励国企购买供应链运营服务

2020-01-18  来源: 新浪财经   浏览量:
2020年1月14日,商务部等8部门发布《关于推动服务外包加快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企业开展云计算、基础软件、集成电路设计、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研发和应用纳入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支持范围。

本网讯:2020年1月14日,商务部等8部门发布《关于推动服务外包加快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企业开展云计算、基础软件、集成电路设计、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研发和应用纳入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支持范围。


《意见》还要求,依托5G技术,大力发展众包、云外包、平台分包等新模式。积极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与融合应用,培育一批数字化制造外包平台,发展服务型制造等新业态。


在“十三五”的最后一年发布《意见》,实现了服务外包在政策上的延续性,为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据悉,服务外包是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新兴服务业态,涵盖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知识流程外包(KPO)三大领域,具有科技含量高、国际化程度高、增长空间大、产业带动力强、吸纳大学生就业空间广阔、资源消耗低、环境友好性强等特点,成为近年来世界各国鼓励发展的产业。


供应链金融业务外包 降低成本并获得专业科技


《意见》在“推动重点领域发展”中,明确要求“支持业务运营服务外包。各级政府部门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不断拓宽购买服务领域。鼓励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依法合规剥离非核心业务,购买供应链、呼叫中心、互联网营销推广、金融后台、采购等运营服务。”


商务部鼓励国企购买供应链、呼叫中心、互联网营销推广、金融后台、采购等运营服务,不难看出,这些运营服务基本上依托互联网、 “大智移云”等科技。


众所周知,政府、国企是市场经济中重要的组织,如果他们购买供应链、金融后台、采购等运营平台,而不是进行自行研发,这将为运营服务外包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供应链金融作为其中一项重要运营服务也将得到发展。


据记者了解,部分大型金融公司培养自己的科技团队搭建运营平台。例如平安利用平安金融壹账通进行科技转型。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自身的转型,平安金融壹账通拥有顶尖科技水平,并已经为中小金融机构赋能。


但是,市场上大部分的金融机构还是采取供应链金融业务运营外包的形式,这样将更专业的科技嵌入到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运营中来,还能节省自身的研发成本,补齐了技术方面沉淀不足的短板。


回顾服务外包的发展历史:推动我国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客观来说,服务外包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其中,政府支持国际服务外包是新兴服务贸易发展的主要方式,有助于推动我国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在价值链呈现向高端跃升态势的过程中,知识流程外包成为主要增长引擎。


从发展阶段来看:


2000年以来,我国开始承接以服务业为重点的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已经成为全球离岸服务外包第二大目的地。


2011年以来,我国服务外包产业保持高位增长并成为推动新兴服务贸易增长的主要动力。


从国家规划来看:


“十一五”是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形成期和高速增长期,2006年由商务部牵头组织实施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千百十工程”,开启了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快速发展的历史进程。


“十二五”则是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实现量质齐升并形成国际竞争力的时期。在此期间,我国服务外包产业被正式纳入国家战略。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并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机遇期。


展望服务外包的未来:打造“中国服务”品牌核心竞争优势


2020年是“十三五”的最后一年,在本次发布的《关于推动服务外包加快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中,提到未来服务外包的发展目标,实现了服务外包在“顶层设计”上的延续性,同时为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到2025年,我国离岸服务外包作为生产性服务出口主渠道的地位进一步巩固,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数字化业务占比不断提高,服务外包成为我国引进先进技术提升产业价值链层级的重要渠道,信息技术外包(ITO)企业和知识流程外包(KPO)企业加快向数字服务提供商转型,业务流程外包(BPO)企业专业能力显著增强,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布局更加优化,发展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服务外包接发包中心。


到2035年,我国服务外包从业人员年均产值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创新引领作用更加突出。服务外包成为以数字技术为支撑、以高端服务为先导的“服务+”新业态新模式的重要方式,成为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力量,成为打造“中国服务”和“中国制造”品牌的核心竞争优势。

(责任编辑:张旻)

内蒙古金融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金融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金融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金融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金融网)”的作品,内蒙古金融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  Nmgjr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内蒙古金融网版权所有

邮箱: cfp05@163.com   联系电话: 0471-4952235   传真: 0471-4952269

常年法律顾问:内蒙古若辉律师事务所 高级合伙人 刘富玉  电话:15024934110

                                                           高级合伙人 李文静  电话:1840482333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蒙ICP备08100000号-1

·内蒙古金融网络传媒中心 中国网通集团提供宽带支持 


金融内蒙古微信公众平台

内蒙古新金融研究院
蒙域在线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