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金融科技 >> 正文

吴晓求:对金融科技监管应宽容创新

2018-01-10  来源: 经济参考报   浏览量:
国务院参事室参事、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主席夏斌在2018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年会上表示,2018年将继续2017年发展的内在逻辑,仍然处在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期。

  本网讯:国务院参事室参事、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主席夏斌在2018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年会上表示,2018年将继续2017年发展的内在逻辑,仍然处在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期。


  对于2017年中国经济整体发展形势,夏斌的判断是,总体稳中有进,稳中趋好。改革在深入,结构调整有所优化,并且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但是房地产泡沫问题,全社会高杠杆率问题,经济运行效益不高问题等,也就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问题仍未解决。“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经历时间,不可能因为日历从2017年翻到2018年,庞大的经济体内在发展逻辑就立刻变化了。”夏斌说。


  夏斌表示,中国经济调整转型的逻辑没变,2018年将继续2017年发展的内在逻辑,仍然处在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期。他认为,2018年经济工作有两个重要维度,从实体经济维度讲,鼓励创新、优化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寻找经济新动能等,其逻辑主线关系很简单,就是要通过改革,通过创新,促进结构优化,满足改变发展方式,来形成新的动能,最后达到稳增长。从虚拟经济或者是从金融维度看,要通过加快“三去”,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加大金融整顿,整顿多年来金融乱象和不规范的金融创新。守住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最终推动经济稳定增长。具体而言,要稳住房价,尽快建立长效机制,处理僵尸企业、地方债务问题、P2P、网贷、现金贷、大资管业务中的金融乱象等,进行金融监管纠错、监管协调。(金辉)


  吴晓求:对金融科技监管应宽容创新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求出席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和人民日报《环球人物》杂志联合主办的第二届环球人物金融科技领军人物榜发布盛典时表示,新的金融业态下,金融监管应准确识别风险点,但不是消灭风险,而是在宽容创新的基础上,确保风险收敛,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吴晓求指出,以金融科技为代表的金融创新是中国金融崛起的新路径,底层技术的更新换代,使中国金融业步入了前所未有快速发展的新时代,从根本上区别于以市场推动为主要助推的传统发展路径,金融创新是中国发展的未来趋势。


  吴晓求认为,引领产业发展是金融科技的重大价值。他举例说,在传统金融体系下,商业银行一般不会对非常初期、弱小的高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它不知道这种企业的未来是什么。传统金融对传统产业具有保护作用,它对传统产业形态、资产负债结构以及风险识别看得很清楚。对于高科技企业,未来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在新的金融业态出现之后,新金融对高科技企业是非常偏爱的,因为金融的价值体系、价值观念改变了,它反而不喜欢那些非常成熟的企业。“因为他们太成熟了”。


  吴晓求还对金融科技的监管提出了政策建议。新的金融业态下,金融监管应准确识别风险点,但不是消灭风险,而是在宽容创新的基础上,制定一套规则让风险不至于相互感染,风险一旦出现便立即收敛,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关新)


  连平:预计2018年中国经济运行整体平稳


  “2018年中国经济将平稳运行,增速可能略有放缓,预计全年经济增速为6.7%左右,高于年度增长目标。”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近日举行的交银集团2018年研究报告发布会上对2018年中国经济进行了预测。


  连平表示,中国经济运行整体平稳,波动幅度明显缩小。随着消费超过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我国经济增速的季度波动幅度明显缩小,2015-2017年经济增速的季度波动幅度维持在0.1个百分点上下,这种由动能转换和韧劲增强带来的稳态在2018年仍会维持。


  连平预计,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动能在2018年可能出现“一升一缓一稳”态势,即出口增速回升、投资增速放缓、消费增速平稳。出口在美国欧洲等主要经济体继续复苏的带动下增速会继续上升。几大主要贸易伙伴经济的改善将继续有利于中国出口的增长,预计2018年中国出口增速高于2017年,达到10%左右。金融去杠杆、企业去杠杆、金融协调监管政策收紧等因素都会影响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加强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清查利用PPP项目、各类投资基金变相举债,可能制约地方政府的融资能力,影响基建投资。预计2018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至6.5%左右。在小排量汽车退税政策退出以及新能源汽车补贴减少等政策影响下,汽车消费增速会有所放缓。房地产市场继续受到政策严格调控,住房相关消费增速可能放缓。而居民收入增长、消费升级及养老改革等政策则对消费形成支撑,预计2018年消费增速在10%左右。(责任编辑:张旻)

内蒙古金融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金融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金融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金融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金融网)”的作品,内蒙古金融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  Nmgjr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内蒙古金融网版权所有

邮箱: cfp05@163.com   联系电话: 0471-4952235   传真: 0471-4952269

常年法律顾问:内蒙古若辉律师事务所 高级合伙人 刘富玉  电话:15024934110

                                                           高级合伙人 李文静  电话:1840482333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蒙ICP备08100000号-1

·内蒙古金融网络传媒中心 中国网通集团提供宽带支持 


金融内蒙古微信公众平台

内蒙古新金融研究院
蒙域在线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