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金融科技 >> 正文

微众银行:金融科技助力 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2019-09-30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浏览量:
追寻着国家经济发展繁荣的脚步,如今民营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新焦点。

本网讯:追寻着国家经济发展繁荣的脚步,如今民营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新焦点。尤其在中国经济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小微企业已经所扮演的角色更加重要。中国80%的就业,70%左右的专利发明,60%以上的GDP,50%以上的税收,皆有这些数量庞大且运作分散的小微企业支撑。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国经济经历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助力实体经济提升也成为金融机构一大重要命题。在市场需求和政策鼓励下,以微众银行为代表的民营银行开创了互联网银行新模式,在新时代浪潮不断进击,通过科技创新,有利地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践行着服务小微企业初心。


进阶:拥抱金融科技


如何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窘境,金融科技是市场寻求的突破口。


小微企业无抵押、高风险等特点,让传统银行在发放贷款时不得慎之又慎。再加上传统银行相对复杂的审核流程、放款程序,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局面难以得到有效缓解。其次,传统企业贷款的模式单一,灵活性差,采用信用贷款模式的仍然较少,贷款期限也相对较短。


“与大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的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针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显然需要创新模式。”微众银行党委书记、行长李南青表示。微众银行作为国内首家民营银行,在积极探索新模式的路上,担负着市场的期待。


基于自身技术能力积累,2017年微众银行依托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针对市场痛点,推出面向小微企业的产品“微业贷”。有别于传统银行企业贷款,微业贷在化解银行传统小微业务风险成本、运营成本、服务成本“三高”的同时,兼顾广大民营小微企业“短、小、频、急”的资金需求特点。微业贷还利用数字化精准营销策略,服务于有贷款需求的优质小客户,实现“互联网智能融资”新模式。


在风控方面,大数据科技成为了银行业的新“法宝”。微众银行通过整合征信、工商、税务等多方面的数据,构建起小微企业贷款全流程智能化的风控体系。运用智能身份识别技术、人脸识别及活体检测技术,实现线上客户身份核定;同时,依托人工智能算法,微众银行打造出智能风控模型、反欺诈模型,防控风险。创新推出的线上审核机制和风控系统,不仅是“金融科技技术价值”的体现,更帮助微众银行实现业务拓展,让更多征信空白的客户,享受到安心的金融服务。


我国有7600多万家个体工商户、3600多万户企业,传统银行的贷款系统很难满足,许多有想象力的小微企业受制于资金,只能带着遗憾放弃梦想、退出赛道。随着“微业贷”这种创新型产品的问世,“无抵押、随借随还、快速到账”找准痛点,能够在实处上帮助到企业,助力优质小微企业的发展壮大。


趋势:引领行业,更普惠更便捷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变革时代,如何开启企业普惠新时代,帮助到那些更加需要金融帮助的小微企业,微众银行给出了一个新答案,也引领了行业发展。


截至目前,微业贷服务小微企业超50万户。目前微业贷授信企业全部为民营企业,45%为制造业和高科技行业客户,38%为批发零售行业客户,其他还有科研技术服务、物流交通运输、建筑行业等,均是实体经济范畴的小微企业。微业贷通过对小微企业的授信,间接支持了近150万人就业。


据统计,在微业贷客户中,65%在获得授信时无任何企业类贷款记录,36%无任何个人经营性贷款记录,27%在获得授信时既无企业类贷款记录、也无个人经营性贷款记录。微业贷成为了数万家小微企业的首笔银行企业贷款,体现了“真”普惠。


从这些企业的规模来看,77%的企业年营业收入在1000万元以下,64%年营业收入在500万元以下,这表明微业贷服务的是传统小微金融服务尚未覆盖的“深”下沉客群,体现了真正的普惠金融。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李南青表示,为更好地服务小微企业,未来微众银行会继续通过金融科技,不断降低成本,将积累的大数据风控和互联网技术经验和资源,积极应用到服务小微金融领域,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金融难题,持续探索出可行路径。


70年风雨兼程,中国共产党制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在即,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正在开启,值此胜利交汇之际,民营企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作为一家民营银行和互联网银行,沐浴在政策春风之下,微众银行期待运用科技创新,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推动民营企业发展,为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责任编辑:张旻)


内蒙古金融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金融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金融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金融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金融网)”的作品,内蒙古金融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  Nmgjr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内蒙古金融网版权所有

邮箱: cfp05@163.com   联系电话: 0471-4952235   传真: 0471-4952269

常年法律顾问:内蒙古若辉律师事务所 高级合伙人 刘富玉  电话:15024934110

                                                           高级合伙人 李文静  电话:1840482333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蒙ICP备08100000号-1

·内蒙古金融网络传媒中心 中国网通集团提供宽带支持 


金融内蒙古微信公众平台

内蒙古新金融研究院
蒙域在线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