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金融文化 >> 正文

金融文化:服务实体经济 金融与科技携手

2018-05-24  来源: 中国发展网   浏览量: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不断发展,科技在金融领域应用不断深入。如何让金融科技更好为消费者服务,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本网讯: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不断发展,科技在金融领域应用不断深入。如何让金融科技更好为消费者服务,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受访专家表示,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消费者保护为前提,以发展普惠金融为重点,以风险防范为核心,以标准规则为基础,促进金融科技健康有序发展。“不要过分地神化金融科技,风险要始终放在自己的头脑里,特别是监管机构,要不断地发现它的风险点。”中国进出口银行原董事长、行长李若谷在日前召开的2018金融论坛上表示。


  科技为金融降本增效,创新层出不穷


  在众多行业里,金融业对新技术的应用始终是处于一个比较领先的位置。“智能语音催收,这是去年底到今年初新出现的创新,自动外呼是语音转文本的过程,语音合成是文本转语音的过程,该环节已经非常成熟了,前一阶段谷歌推出的技术发现拟合的语音语调非常接近真人,核心在于语意理解和知识图谱。”百融金服CRO季元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科技金融里科技的核心要素,就是通过科技的高效率来推动业务的高效率。近些年,科技金融应用场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移动支付(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智能投顾、精准营销、欺诈防范和大数据风控。


  当前,全球正迎来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正蓬勃兴起,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如火如荼发展起来。北京天威诚信电子商务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韶光表示,互联网金融发展到今天,已经不满足于电子认证服务仅提供参与主体身份真实性的认证、意思表达真实性的认证、电子协议的在线签署,等等。业务的良性运转,还需要有一个便捷高效的纠纷解决途径,可以快速、便捷、低成本的解决居高不下的坏账率——那就是电子认证。对于这种金融科技创新,陈韶光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在数字经济规范、健康、快速发展的今天乃至未来,电子签名以及电子认证服务必将会成为数字经济信任体系建设的基础设施。


  “电子认证服务也是一个桥梁和纽带的服务。首先,可以将现实世界的业务实现合法合规地以电子形式开展;其次,将紧密需求的业务之间,通过可靠的、完整的电子证据进行链接,实现互联网业务的健康发展。如今,电子认证服务的业务范围已经覆盖到了工商、税务、社保及公积金、银行、证券、保险、电商、医疗、行政执法、司法、车联网等等众多领域,越来越多的行业将电子签名、电子认证服务作为其互联网业务合规的基础条件之一。”陈韶光介绍。


  李若谷表示,金融科技的创新,一是有助于金融机构降本增效,把科技加入到金融之后,可以用网上服务,减少了很多人员还有办公设施的购置,降低了金融服务的成本。二是扩大了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把科技加入到金融之后,可以增加服务的对象,不受地域的限制。


  实现创新与监管平衡,需要参与者共同监管


  李若谷认为,目前金融监管的体制需要变化,“我们现在的监管体制主要是对传统金融设置的,现在金融科技发展后,监管体制可能是不够适应的。”他表示,在原有的监管体制下,要有新的监管规矩、监管的规定和监管的措施。


  2015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2016年4月,国家启动了互联网风险专项诊治工作,互联网保险的监管规则陆续出台,为金融科技事态下的互联网金融的规范提供了制度基础。


  “要主动维持金融创新风险监管的适度平衡,实现创新与监管的平衡,一直是世界性难题,在创新监管的追赶游戏中,金融创新似乎优越都跑在前面,所以在推动互联网金融健康有序法的过程中,更要掌握好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平衡点,实现监管创新再监管,再创新的动态博弈和良性循环。”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互联网金融标准研究院院长朱勇建议,要考虑借鉴科技等新理念和新工具,建立能够失措容错,纠错的包容性,创新管理机制,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探索开展应用试点、产品测验,让互联网金融的创新,走得动、行得通。所有金融活动都要获得准入的这样一个基本原则,通过审视监管,建立互联网金融风险全覆盖,让监管部门对互联网金融的创新,看得到、穿得透。


  朱勇提醒,要增强行政监管与行业自律的协调性,行业自律是典型的市场行为,通过标准规则等市场化措施,能够有效减少从业机构针对短期利益的机会主义行为,培育市场主体的意识。例如,在监管政策明确的领域,推动监管政策的执行;在监管政策尚未出台的领域,可成功发挥标准规则的现实作用,总结标准实施经验,为制定监管制度实施基础。通过行业自律能够为政府提供标准化、透明化、集中化的行业数据。建立行政资本和行业相结合的行业管理机制,对于互联网金融发展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和安排。


  安全始终是头等大事,要无时无刻严守风险底线


  朱勇表示,如果技术应用不当,可能对金融活动和金融行业产生更大的冲击,比如金融科技在提供跨行业,跨市场,跨机构金融服务的同时,也会使金融风险的传染性更强,金融科技在提升资金、流速和流量的同时,也提升了风险传导和资金损失的速度,在贴上标签的同时,也使得金融风险变得更加的隐蔽和负责,进而使技术以来风险和网络安全风险进一步急剧。“既要强化科技创新,促进普惠金融,同时也要无时无刻严守风险的底线。”


  “很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都出台了促进金融科技发展的政策措施,比如,英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都实施了监管措施,为金融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更具有包容性和创新性的监管环境,产生了科技的目标和原则,促进金融科技安全可持续发展。”朱勇说。


  朱勇认为,当前要注重价格导向,创新实践的动态,既要埋头拉车,也要抬头看路。自金融业诞生之日起,就有一个意义,就是一个以财富打教导的特殊行业,存在的高风险性,内在的脆弱性等特点,这也决定了金融创新如果缺乏正确的发展理念和价值导向,就可能会引起经济、金融危机。像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就是由于创新过度和跑偏,使全球都被波及。要把实施效率、水平以及是否有利于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这三个点作为评价标准,积极稳妥开展金融科技创新,绝不能搞脱离自身发展阶段,管控能的过渡转型,规避法律监管,脱离实体经济的创新。


  印尼央行副行长苏耿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金融科技带来的挑战也随之而来,首先就是网络安全网络风险问题,未来数字化和IT的发展可能会带来更多的潜在的网络安全风险。此外,在付款体系中,碎片化付款方式给商家和消费者则造成了一定挑战。商家要准备不同的付款终端来刷卡支付,如何将所有的刷卡机整合在一起?这也会带来不同的挑战,未来还包括国内市场的竞争,甚至是国际市场发展带来的竞争。


  李若谷表示,金融科技加入到金融服务业之后,有很多的风险。首先是科技风险,信息技术本身也有很多缺陷,目前主流的计算机网络通信都是有着密钥管理的,加密技术都还存在不完善,TCP等安全漏洞也很多。其次是操作风险,尽管第三方支付、P2P、众筹、信息化金融等,为降低成本提高服务的覆盖面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很多的成绩,但是也有很多操作上的风险。此外,还有监管风险,如去中心化、金融脱媒这些现象,都给监管机构提出了很大的挑战。“网上的金融、科技金融的一些服务就比银行要相差很远,也容易产生监管套利和监管空白。”李若谷说。(责任编辑:张旻)

内蒙古金融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金融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金融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金融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金融网)”的作品,内蒙古金融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  Nmgjr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内蒙古金融网版权所有

邮箱: cfp05@163.com   联系电话: 0471-4952235   传真: 0471-4952269

常年法律顾问:内蒙古若辉律师事务所 高级合伙人 刘富玉  电话:15024934110

                                                           高级合伙人 李文静  电话:1840482333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蒙ICP备08100000号-1

·内蒙古金融网络传媒中心 中国网通集团提供宽带支持 


金融内蒙古微信公众平台

内蒙古新金融研究院
蒙域在线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