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消费金融 >> 正文

消费金融大棋局背后的资本角力

2019-12-09  来源: 上海证券报   浏览量:
在我国只有短短9年试点的消费金融,发展势头虽猛,但仍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要想推出更多更好的产品,给用户带来美好的消费体验,为社会创造无限的价值,离不开互联网平台与传统金融机构的携手共进。

  本网讯:在我国只有短短9年试点的消费金融,发展势头虽猛,但仍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要想推出更多更好的产品,给用户带来美好的消费体验,为社会创造无限的价值,离不开互联网平台与传统金融机构的携手共进。


  如今,消费金融已成互联网巨头与金融资本的必争之地。据统计,截至今年11月底,全国持牌金融机构不到30家,而有近六分之一的金融机构为获筹建但尚未开业。为迎战强监管下新一轮洗牌潮所带来的挑战,不管传统金融机构还是互联网巨头都不遗余力,或申请业务牌照、或投资持牌企业、或抬高竞争壁垒……


  由于国民消费观念转变、扩大内需拉动与金融创新的需要,快速发展的我国消费金融市场,尤其是每年保持以20%增速的消费信贷,成了科技金融的新蓝海。据36氪研究院最新《消费金融行业研究报告》,2018年我国消费金融市场规模约8.45万亿元,预计2020年将达12万亿元,渗透率将达25.1%。而我国消费金融获得率偏低,近40%成年人尚未获得相应服务;相较于美国40%渗透率,我国消费金融市场在竞争格局、领域细分及国民消费金融获得率提升等方面成长天地广阔。所以,对近日从银保机构拿到了“户口”的小米、平安而言,持牌不只是取得了入场券,还是抢占有利地位的先手棋。


  事实上,平安早就开始在消费金融领域的业务布局。投资金融壹账通、平安好医生、汽车之家与平安智慧城市等,形成了包括消费金融、保险、银行、信托、证券、资产管理、基金、汽车金融等在内的金融生态圈。拿下消费金融入场券,是平安“全牌照”综合性金融集团征途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未来,消费金融业务在平安金融生态强力支撑下将更多元、受限更小,与现有业务形成协同和互补,对企业发展会产生更大的价值。


  互联网巨头跨界入场有先天优势。互联网巨头凭借更为成熟的数据处理技术、消费场景转化与用户消费习惯等优势如鱼得水,对消费金融攻城略地正当其时。数据流量为摸清信贷需求提供了可能,信贷产品创新提高了客户黏性与客户流量,雄厚资本实力为业务经营筑起了风险隔离墙……为信贷消费对服务场景嵌入与渗透提供了多元路径。特别是专业化个人消费金融系统,既能精耕传统金融难以触及的领域,也为居民个体提供更好的服务。从重庆银保机构批复中可见一斑,重庆农商行对小米消费金融公司投资金额4.5亿元,持股比例30%。若按上述持股比例及投资金额计,小米消费金融初始注册将资本是15亿元;而参与设立小米消费金融公司的小米集团也是金融蓝海“老水手”了。凭借小米手机及LOT业务,小米集团旗下的小米金融早已深耕信贷、理财、保险等领域。


  在新一轮金融强监管驱动下,强调资质与风控、规范创新、差异化竞争是大势所趋。而消费金融不同玩家在资金、场景和风控上各有千秋。对有流量优势的互联网巨头而言,单纯烧流量无法提升客户黏性。曾经,流量成就了金融企业新星;而今,流量沦为金融创新的羁绊。若不能蓄能积淀客户的核心竞争力,由流量堆砌起来的体量泡沫也难挽“楼塌了”的命运,甚至陷入对流量依赖的恶性循环之中。对有资本优势的传统金融机构而言,如果产品与运营模式缺乏创新,企图单纯依靠 “跑马圈地”线下网点,难以在后半场“躺赢”。正因为如此,守护消费金融“诗与远方”,离不开互联网平台与传统金融机构携手共进。


  然而,在合作落实过程中,“用户流量变现改善了用户体验,业务空间释放带动了市场需求”的初心与远方也有被推向极端的风险。互联网平台若突破不了业务困境,只能沦为操控流量的平台工具;而传统金融机构抓不住流量红利,也同样避免不了成为互联网平台提供资金管道的宿命。长此以往,被市场淘汰也不无可能。


  这么说来,企业拿到“户口”并不意味着在今后竞争中就能稳操胜券。“不差钱”的平安、小米即使有着各自优势,但在面对用户信用与资产审核等难题时,若不想被市场边缘化,绝不能掉以轻心。在经济发展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监管趋严的背景下,如何在业务、客户与风险之间保持平衡,是所有消费金融竞技者的必修课。如果各方不能平衡场景、风控与资本三方等对消费金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因素,势必影响该企业在整个消费金融市场全局性经营战略。发达国家积累沉淀表明,国民消费习惯、金融信用体系与政策法律制度必不可少。在我国,消费金融只有短短9年试点,发展势头虽猛,但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围绕如何推出更多更好的产品,给用户带来美好的消费体验,给社会创造无限的价值,金融科技的下半场竞赛必定精彩纷呈。


  在消费金融产业链中,资金需求方、资金供给方、消费金融服务商、消费供给方、消费金融基础设施为主角,而资金需求方和资金供给方居于产业链上游,消费金融服务商居于中游,消费供给方居于下游,消费金融基础设施对产业发展扮演监管与支持作用。针对上述环节中所存在的疑难杂症,不少金融科技头部企业在获客、风控、运营、营销、客服等环节上,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为产业全面赋能,促进金融供应链上下游用户无缝对接,加快推动消费金融合作开放步伐。


  有行业严格规范督促,有相关企业创意性擘画,消费金融在场景、风控、资本之间平衡的轮廓将更为清晰,“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美好图景不难想象,“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良好消费金融生态终将成为现实。

(责任编辑:张旻)

内蒙古金融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金融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金融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金融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金融网)”的作品,内蒙古金融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  Nmgjr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内蒙古金融网版权所有

邮箱: cfp05@163.com   联系电话: 0471-4952235   传真: 0471-4952269

常年法律顾问:内蒙古若辉律师事务所 高级合伙人 刘富玉  电话:15024934110

                                                           高级合伙人 李文静  电话:1840482333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蒙ICP备08100000号-1

·内蒙古金融网络传媒中心 中国网通集团提供宽带支持 


金融内蒙古微信公众平台

内蒙古新金融研究院
蒙域在线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