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高层声音 >> 正文

邵平:从理论到实践,中国产业数字金融发展再思考

2020-06-22  来源: 内蒙古金融网   浏览量:
新冠疫情后,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新形势下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全新战略发展方向,各地方政府陆续出台多项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和具体举措,数字经济已成为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最热点的方向。

本网讯:新冠疫情后,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新形势下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全新战略发展方向,各地方政府陆续出台多项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和具体举措,数字经济已成为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最热点的方向。


作为一种全新的社会经济形态,数字经济的本质是人类通过大数据(数字化的知识与信息)的识别—选择—过滤—存储—使用,引导、实现资源的快速优化配置与再生。数字经济最重要的价值是:通过科技赋能为社会生产和消费实现降本增效。


产业数字金融的3.0阶段

当前数字经济进入黄金发展期,得益于以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智慧科技技术进入了集中成熟爆发期。物联网抓取、区块链保真、云平台存储和计算、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输出,它们的组合应用,使人类社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新数据”具备多维、客观、真实、可信、不可篡改的特点,改变了过去传统数据被诟病的“虚假”“主观”“维度单一”等突出痛点。新数据让数据分析产生的结果更精准、社会公信力更强、分析后可应用的场景更丰富,对社会生产和消费的价值贡献更大。作为一种全新的社会经济形态,数字经济的战略需要最终落地的途径和载体:社会百业自身的数字化转型。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现代金融服务也需要实现自身的数字化转型,也就是数字金融创新。多维、客观、公允、可信、不可篡改的数据,正是金融业过去想获得而不可得的核心生产资料。


目前,数字金融已经在消费互联网金融领域蓬勃发展开发,社会个体普遍应用数字金融工具,实现了沟通、协作、交易效率的大幅提升。但在企业金融服务层面,数字化进程仍然相对缓慢。产业互联网是未来数字经济的重要发展方向,相较于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金融需求体量更大、金融服务的要求更复杂、金融服务的满足率更低、痛点更多、对国民生产和社会发展的价值更大,是推动我国经济创新转型发展的有力抓手。因此,在产业金融服务领域尽快实现数字化转型,即大力发展产业数字金融具有重大战略价值。


在我国,产业金融长期以来是以银行业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专注于服务B端产业链企业的重要金融服务形式。从历史来看,我们把产业金融发展之路分为三个阶段,即:以银行对公业务为代表的产业金融1.0阶段;以供应链金融为代表的产业金融2.0阶段;和以产业数字金融为代表的全新的产业金融3.0阶段。


无论是在1.0阶段还是2.0阶段,传统产业金融服务都面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痛点,缺乏技术手段赋能,金融机构对产业链情况难以掌握;对待融资资产真实背景和潜在风险难穿透;对民营、中小企业主体信用不信任,根本原因都是产业链上物流、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信息不对称、资产难穿透、数据难验真、难实时掌握。信息不对称导致了金融服务的风险成本高,这是目前产业链上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社会问题的根本原因。


数字经济时代,产业数字金融作为全新的3.0阶段,依托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实现了让产业链上下游信息数据的全透明、全上链保真难篡改;资产情况的全穿透、实时追踪一手数据可获取;潜在风险的实时监控提前预警。数字化技术在产业链上的大规模应用,让金融机构看得清、管得住资产,显著降低了金融服务的风险成本,未来有望如消费金融领域一样,帮助众多中小微企业获得普惠金融服务,从而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数字技术与金融服务在产业上的紧密结合,是金融科技的下一片蓝海,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创新应用。


产业数字金融:具有惠及社会民生的六大价值


我们认为国家大力发展产业数字金融,有六大价值:

一是系统性解决产业链上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是疫后恢复生产过程中,“保产业链”“保市场主体”有效手段。


新冠疫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多项提振民营经济,纾困中小微企业的政策。我国社会经济主体中80%的企业属于民营中小微企业,覆盖行业众多,自身最迫切的生存发展需求不尽相同。精准的财政和金融扶持政策应分类施策,现阶段特别首要保住重点产业链上下游的中小微企业,它们的稳定发展对稳定产业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产业数字金融以产业链为场景,通过物联网等技术对资产情况的监控、企业系统数据的抓取、外部第三方平台数据的交叉验证,以及行业定制化AI风控模型的建立,实现产业链上企业经营情况的全透明,待融资资产的真实可控,资产包潜在风险的实时预警。产业数字金融极大降低了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金融服务风险成本,因此降低了融资成本,还让金融机构能够深入过去无法深入的民营、中小企业中去,系统性解决了产业链上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通过良性循环提振产业链各市场主体的整体经营活力。


二是提升我国金融服务的科技水平,引导社会金融服务从过度依赖主体信用向关注交易信用的创新转变。


产业数字金融不是阶段性的政策扶持,而是一项长期的“金融科技能力数字化升级”工程。作为产业金融服务的3.0阶段,通过科技赋能金融,逐步摆脱在供应链金融时代金融机构对于企业主体信用、担保抵押、确权增信等条件的过度依赖。科技手段提升了金融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消费互联网时代,我国支付领域的科技创新成为引领世界支付技术创新的标杆,而产业数字金融将成为下一个我国金融服务技术创新引领世界金融服务潮流的潜在机遇。


三是为实体经济带来显著的降本增效,为实体经济带来数万亿规模的成本减负。


数字技术的特点是每1%的小小改变,就会带来无法想象的显著变化。实体企业应收应付账款和存量固定资产粗略测算超100万亿,如在全社会大力发展产业数字金融,每降低企业这两块资产1%的融资利率,就能为实体企业释放总量超过1万亿的融资成本,加上物流等综合成本降低将超过3万亿。从已有的市场实践来看,数字技术赋能为企业带来的融资成本降低,远不止1%。这种效果在社会融资成本较高的民营和中小微企业中,发挥的效果更加显著,切实为民营和中小微企业减少经营成本负担。


四是有效控制全社会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途径。


从前期实践来看,数字化技术为金融机构的传统主体信用风控模式带来近200个全新的交易信用数据维度,涉及企业采购、仓储、销售、发货、签收、回款等重要场景,涵盖企业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和商流四流数据维度,且根据行业情况量身定制。从数据的颗粒度和规模来看,更全面、更实时、更精准反映企业真实的经营情况、待融资资产的真实性情况和存续期潜在风险情况。主体信用和交易信用互为补充,将极大提升金融资产的安全性。


科技创新往往伴随高风险而被市场诟病、怀疑。但产业数字金融的创新初衷恰恰是有效控制社会系统性金融风险。产业数字金融的本质是通过数字技术,最大限度透明化产业金融服务的各个环节,使虚假贸易背景、虚假交易过程、虚假资金往来、虚假账户管理、虚假数据等传统金融风险点无处遁藏。产业数字金融将通过数字化手段充分暴露、极大降低当前金融系统中各类潜在的风险,打造一个全透明化的数字金融市场,有效控制全社会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五是为监管机构提供数字监管、科技监管的有力武器。


数字技术自身具有透明和全开放的特点,无法篡改和作假,监管机构亦可使用数字技术,实时监管各金融机构开展产业金融的服务过程,并通过基于实时数据的预警模型提前揭示潜在风险,这将显著提升我国金融行业监管科技能力。


六是助力加速各实体产业自身的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转型的积极性。


为抢抓数字经济发展的机遇期,实体经济社会百业都需要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自身的数字化转型落地。在实践的过程中就需要双轮驱动,一是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代表的技术升级,二是以产业数字金融为代表的金融输血。


产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企业面临短期巨大成本投入和数字化效果需要较长一段时间才能呈现的时间错位。特别是对本已处在较大经营压力的民营中小微企业而言,单纯的数字化技术转型成本难以承受。产业数字金融可以配合工业互联网技术改造,让实体企业在开展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可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数字金融服务所带来的降本增效实际便利,将显著提升实体企业自身的数字化转型积极性,助力数字经济在传统产业的尽快落地。


产业金融的数字化:吸取经验教训,稳步审慎推进


产业金融的数字化具有上述鲜明的社会价值,更有一个数百万亿体量的巨大市场空间,大力发展的过程中或将成为各类科技平台和机构竞相追逐的巨大蓝海。


但与服务C端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不同,聚焦于服务B端产业链的产业数字金融,要吸取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要做到三个坚持。


一是坚持共建生态的发展理念,科技机公司和金融机构各司其职,取长补短。产业金融市场体量是消费金融的若干倍,服务的要求和专业度也与消费金融不可同日而语,庞大而复杂的市场一定不是单靠科技公司或者金融机构的力量能够完成的,两者谁也不能取代谁。科技公司提供数字技术赋能,金融机构提供金融场景服务,坚持各司其职,保持开放心态,取长补短方能实现产业数字金融的创新服务效果。


二是坚持严把准入门槛,吸取消费互联网的经验教训,稳步推进产业数字金融科技创新。产业的数字化是一项门槛很高的科技技术,特别是要能满足金融机构严格的风控要求,不是任何科技公司、供应链公司简单的系统对接和数据采集就是产业数字金融,而必须对产业金融服务全流程进行深度科技赋能,真正实现数据的四流合一,需要对金融和科技都有较深理解的平台和团队方可构建生态,金融机构要审慎选择对金融和科技均有较深理解的科技平台,审慎发展产业数字金融。


三是坚持为实体经济降本增效的初心。数字技术赋能产业金融,一定要切实为实体经济带来降本增效的效果,而不应增加企业金融服务的额外成本,数字平台要成为金融机构和实体经济之间有益的科技桥梁。


发展建议:多方参与,共建三大生态


数字经济时代是一个生态赋能的时代。要实现产业数字金融的健康发展,非任何一家公司、一个平台可以完成。国家相关部门和监管机构应通过各类政策和创新试点机制,鼓励和引导科技公司、金融机构和实体产业三方一同携手,共建三大生态:实体企业生态、金融机构生态和科技技术生态。具体来看,有以下五点建议:


一是国家出台政策鼓励企业开展自身数字化基础建设,可享受税费专项附加扣除政策。我国企业的数字化、信息化基础薄弱,短期内需要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持,对于年内确实在自身数字化方面有所投入的企业,给予企业所得税的专项附加扣除政策,提升企业数字化的积极性。


二是人民银行完善和提升“沙盒监管”制度,特别是加强对产业数字金融科技平台的创新支持,为已经成熟的产业数字金融平台进行监管背书,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在B端产业金融方面进一步践行“开放银行”的理念,积极拥抱拥有背书的科技平台,规范市场准入机制。


三是一行两会监管机构出台政策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提高自身金融资产数字化的占比,特别是提升对存量和增量资产数字化风控的占比,将有助于提升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科技能力和资产质量。既鼓励金融机构开展自身的数字化创新,也鼓励与拥有合法背书的第三方科技平台开展合作。


四是国家相关部门出台对应的科技创新扶持基金,支持从事产业数字金融相关科技的企业做大做强,让产业数字金融的细分领域科技成果不断丰富,对产业链、企业资产的数字化穿透和预警能力不断完善,通过技术的不断升级,更好地控制风险,服务实体经济的金融需求。


五是人民银行选定部分科技公司在行业和地区优先开展产业数字金融模式落地试点,探索完善我国产业数字金融的监管机制和行业标准。(稿源:中国金融杂志  责任编辑:宿波)


内蒙古金融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金融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金融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金融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金融网)”的作品,内蒙古金融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  Nmgjr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内蒙古金融网版权所有

邮箱: cfp05@163.com   联系电话: 0471-4952235   传真: 0471-4952269

常年法律顾问:内蒙古若辉律师事务所 高级合伙人 刘富玉  电话:15024934110

                                                           高级合伙人 李文静  电话:1840482333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蒙ICP备08100000号-1

·内蒙古金融网络传媒中心 中国网通集团提供宽带支持 


金融内蒙古微信公众平台

内蒙古新金融研究院
蒙域在线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