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农村金融 >> 正文

农村金融取得长足发展为三农提供有力支持

2017-10-25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浏览量:
央行发布的《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2016)》显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不断健全,服务覆盖面明显扩大,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为促进“三农”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网讯:央行发布的《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2016)》显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不断健全,服务覆盖面明显扩大,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为促进“三农”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不过,农村金融机构发展能力相对偏弱、发放贷款制度不完善等瓶颈和挑战依然存在。在互联网时代,面对困惑和挑战,农村金融机构正加快转型步伐以期更好地服务“三农”。


        为“三农”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近年来,农村金融取得了长足发展,金融支农力度、服务广度深度达到了新水平,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了新突破,为“三农”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在涉农贷款方面,自2007年创立涉农贷款统计以来,全部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累计增长361.7%,9年间平均年增速为18.8%。涉农贷款余额从2007年末的6.1万亿元增加至2016年末的28.2万亿元,占各项贷款的比重从22%提高至26.5%。


        在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顺利起步,农村信用和支付体系建设助力精准扶贫和普惠金融发展。截至2016年末,全国累计为1.72亿农户建立信用档案,已有近9248万农户获得银行贷款,贷款余额2.7万亿元。农村地区基本实现家家有账户、补贴能到户。


        在推动普惠金融发展方面,按照国务院印发的《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央行等部门提出一系列政策措施和保障手段,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可得性、覆盖率和满意度。鼓励传统金融机构和新兴互联网金融服务商积极利用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网上支付、移动支付使用率快速增长,助农取款服务点行政村覆盖率已超过90%,银行网点密度等基础金融服务指标已达到国际中上游水平。

        中国农业银行(601288,股吧)作为面向“三农”的重要涉农金融机构,近年来紧紧围绕服务“三农”、做强县域经营定位,不断加大“三农”金融服务工作力度。截至2017年6月末,全行涉农贷款余额3.08万亿元,增速13.22%,高出全行平均水平1.02个百分点。


        农村仍是金融体系薄弱环节


        虽然近年来农村金融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与城镇地区相比,农村依然是我国金融体系的薄弱环节。


        农村金融机构发展能力相对偏弱,制约了农村金融的快速发展。中国农业银行三农政策与业务创新部总经理冯延成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受“三农”客户弱质性影响,农村金融业务成本高、风险大、收益低的状况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改观。部分农村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偏高,风险化解手段匮乏,资产回报能力不高,制约了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持续提升。“由于涉农贷款不良率明显高于平均水平,银行做这一块业务时驱动力不强。”民生证券策略分析师杨柳认为。


        农村金融发展外部环境有待改善。冯延成表示,农村征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涉农担保、保险覆盖面有限,农村金融风险缓释机制不健全,增大了涉农贷款风险。农村金融知识普及培训还有待加强,“三农”客户金融知识匮乏加大了农村金融机构服务的难度。


        发放贷款制度不完善,使农民难以得到相应的贷款。在川财证券金融行业分析师杨欧雯看来,农村贷款业务以联保和小额贷款为主,许多金融机构不愿接受保险业务,这种制度应用上的水土不服使农民和银行之间存在“农民贷款难、银行难贷款”问题。有调查数据显示,农村家庭信贷需求高于城市,农村中有19.6%的家庭有信贷需求,城市家庭比例是17.2%,但农村地区的信贷可得性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只达到了27.6%,全国平均信贷可得性为40.5%,农村在信贷方面存在一定的不便利性。


        此外,农村金融支持政策措施有待加强。记者采访的多位大中型银行三农板块负责人表示,尽管国家对农村金融机构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但政策力度偏弱,对弥补农村金融机构成本和风险效果有限。对大型涉农金融机构而言,在业务准入、风险计量、绩效评价、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方面的差异化支持政策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拥抱“互联网+”服务“三农”


        当前,我国农村已快速进入移动互联时代。移动互联技术在农村的快速普及,为金融机构做好农村金融服务创造了机遇。


        拥抱“互联网+”服务“三农”,各家金融机构纷纷“亮剑”。兴业银行(601166,股吧)相关负责人介绍,兴业银行一方面通过自主开发建设的综合财富管理服务网络平台“钱大掌柜”及手机客户端,面向合作金融机构客户提供多元化的金融产品与服务,进一步降低了金融服务的门槛,打破了物理网点的限制,使用户不论何时何地都能享受到统一标准的高质量金融服务。另一方面,顺应移动支付发展趋势,面向合作金融机构推出移动支付产品“钱e付”、跨行代收付产品“汇收付”等创新产品,丰富农村金融机构支付手段,其中与喀什农商行开展的“钱e付”合作,将移动支付服务输送到我国西部最边远地区。


        在移动互联时代,农村金融机构应主动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新需求,积极转型升级,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手段服务“三农”。冯延成直言,面对互联网时代的冲击,金融机构要着力推动实现5大转型:一是理念转型。移动互联技术能有效降成本、控风险、拓客户,农村客户“积小成大”的商业价值将更加凸显。要扭转农村金融服务“成本高、风险大、收益低、难以持续”的旧思维,更加重视农村金融客户,重新评估农村金融市场价值,创新做好“三农”金融服务。二是客户转型。客户对象要“抓大不放小”,既服务好涉农领域的大企业、大客户、大项目,也要做好广大农户、小微企业、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等普惠群体的金融服务。三是渠道转型。要充分整合线上线下渠道,把物理网点的传统线下业务搬上网,把互联网智能化、多元化的基因“移植”进物理网点,为农村客户提供更便捷的金融服务,真正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四是服务模式转型。要真正以客户为中心,以客户的需求为出发点,以客户金融消费习惯为着力点,在抵押担保、额度、期限等贷款要素上不断创新优化,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实时化、便捷化、智能化的金融服务。五是内部管理转型。为契合互联网扁平、开放、高效等特性,银行内部要实施流程再造和政策调整,建立起与互联网金融运作机理相容的业务流程、信贷政策、风险管控等管理新体系。


责任编辑:宿波

内蒙古金融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金融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金融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金融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金融网)”的作品,内蒙古金融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  Nmgjr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内蒙古金融网版权所有

邮箱: cfp05@163.com   联系电话: 0471-4952235   传真: 0471-4952269

常年法律顾问:内蒙古若辉律师事务所 高级合伙人 刘富玉  电话:15024934110

                                                           高级合伙人 李文静  电话:1840482333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蒙ICP备08100000号-1

·内蒙古金融网络传媒中心 中国网通集团提供宽带支持 


金融内蒙古微信公众平台

内蒙古新金融研究院
蒙域在线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