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农村金融 >> 正文

金融科技引金融“活水”到田间

2022-07-25  来源: 金融时报   浏览量:
“十四五”时期,我国“三农”工作重心已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本网讯:“十四五”时期,我国“三农”工作重心已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及“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人民银行印发的《关于做好2022年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要求“强化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近几年来,金融科技公司围绕涉农金融服务、农业农村数字化、科技助农等多个领域进行了创新实践,致力引更多的金融“活水”浇灌乡村田间,为推动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加大资金帮扶力度

  

长期以来,我国乡村地区的金融供给依然欠缺。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人力、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不对称问题,再加上金融服务供给不足,产业金融发展薄弱的问题始终存在。金融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杠杆,在稳住农业基本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2022年银行业保险业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加大涉农信贷投放力度。将金融机构提升农业信贷投入力度作为核心目标之一。

  

实际上,金融科技公司具备较强的技术基因,可以综合运用AI、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开发智能风险评估体系,从而有效整合“三农”主体的信用信息,提高涉农经营企业主、个体农户画像的精准度,帮助解决因轻资产、无抵押而带来的融资难问题。业内公司立足服务“三农”小微积极行动,与金融机构开展合作,精准帮扶“三农”群体,满足其融资需求。

 

 以陆金所控股为例,截至去年12月,其旗下平安普惠累计向近300位农村合作社带头人及农创者提供帮扶资金超1.33亿元,直接扶持超800户贫困户,覆盖40个县域,带动周边超10000人,覆盖地区包括甘肃、重庆、贵州、陕西等14个省份,涵盖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多种农业类型。又如百度旗下金融科技公司近几年来也持续推进公益助农免息贷款项目,陆续在宁夏、贵州、重庆、陕西、山东等地落地,累计发放1亿元助农免息贷款。

  

还有金融科技公司与地方有关部门合作打造了金融服务平台,根据地方产业特点设立了文化旅游金融、乡村振兴金融、陶瓷金融等特色专区服务特色产业,并定制了支持实体产业的“陶瓷燃气贷”“小微企业单丛茶贷”“美丽乡村贷”等多种特色信贷产品,实现信贷资金对特色产业的精准“滴灌”,进一步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

  

科技助农“授人以渔”

  

在前沿科技和创新理念的加持下,金融科技公司不仅与金融机构合作,打造金融普惠的产品和服务,同时打破传统农村金融的固有边界,更加注重科技助农,利用数字技术帮助建立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促进乡村产业转型。

  

陆金所控股有关人士介绍,在多年参与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陆金所控股摸索出一套“金融+”模式,即在自身金融基因基础上,尝试撬动各方力量,让更多主体参与进来,通过“政府+金融机构+基金会+合作社+农户”“金融机构+农担+核心企业+农户”等多种形态,助力核心企业与合作社、农户组成信用、责任共同体,推动乡村合作社及农创者上下游产业共同发展。

  

如在针对“三农”普惠方面,陆金所控股探究不同细分人群的需求,围绕返乡创业青年支持、非遗传统文化传承、国家公园建设等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发展需求,分别启动了“惠农贷”“扶贫新农人”“妈妈的针线活”“平安守护者—国家公园”项目。

  

据了解,在全新普惠金融的升级计划中,陆金所控股还将通过乡村振兴专项资金支持各地农林牧渔产业发展增收,继续鼓励农村小微返乡创业,进一步赋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

  

共促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伴随着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农民现代信息技能的不断提高,数字乡村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进程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中央一号文件也指出“着眼解决实际问题,拓展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场景”。在业内人士看来,金融科技公司可以充分发挥技术优势,赋能金融机构、地方政府、企业,助力完善农村数字技术设施。

  

有业内人士建议,借助金融科技的力量构建普惠金融服务中心平台,整合各有关部门间的信用信息资源,多级联动,构建更加完整的农村信用主体网络信用足迹,解决困扰农村数字普惠金融信用信息资源来源不足的问题。通过前沿科技与创新产品的加持,充分挖掘不同地区的乡村潜能,从而为地域性金融普惠实践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及更广泛的平台,加快“三农”群体的金融服务获得进程。


内蒙古金融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金融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金融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金融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金融网)”的作品,内蒙古金融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  Nmgjr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内蒙古金融网版权所有

邮箱: cfp05@163.com   联系电话: 0471-4952235   传真: 0471-4952269

常年法律顾问:内蒙古若辉律师事务所 高级合伙人 刘富玉  电话:15024934110

                                                           高级合伙人 李文静  电话:1840482333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蒙ICP备08100000号-1

·内蒙古金融网络传媒中心 中国网通集团提供宽带支持 


金融内蒙古微信公众平台

内蒙古新金融研究院
蒙域在线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