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农村金融 >> 正文

农村金融:担当农村金融主力军

2018-12-17  来源: 奉化新闻网   浏览量:
回首奉化改革开放40年,围绕农村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金融体制改革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在此期间,农村信用社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它来自于农民、扎根于“三农”的天然属性和血脉基因,成为联系农民最好的金融纽带、农村金融主力军。

  本网讯:回首奉化改革开放40年,围绕农村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金融体制改革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在此期间,农村信用社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它来自于农民、扎根于“三农”的天然属性和血脉基因,成为联系农民最好的金融纽带、农村金融主力军。


    现任奉化农商银行董事长姜永福,1978年开始投身于农信事业,亲眼见证了广袤农村变化的他,向记者分享起奉化农村金融业40年的发展历程。


    说起奉化农商银行的历史沿革,有一个词是最恰当不过的——“命运多舛”。1953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规定,“农业生产互助合作、农民供销合作和农村信用合作社是农村合作化的三种形式。”全国各地纷纷试办信用互助组。1954年4月1日,白杜乡信用合作社的成立,标志着奉化农村金融事业拉开了序幕。


    有过成立初期的革命激情、困难时期的曲折磨难、探索时期的砥砺前行,但当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勇立潮头、猛进如潮的浙江,在计划经济轨道上行驶多年的列车,缓缓驶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道,奉化农村信用社也走上了希望的田野。


    1979年,农信社在历经人民公社时期后开始由农业银行代管,作为农业银行的基层机构,向乡镇企业投放了大量贷款。


    “刚进银行,三尺柜台,一把算盘,一本账册,一只铁皮箱,便是全部的家当。”尽管办公设施简陋,但仍吸引了一批敢于吃苦敢于拼闯的有志青年投身农村金融事业。


    上世纪80年代开始,方桥乡镇企业发展尤为迅猛,缝纫机厂、手表厂、砖瓦厂、农机厂……奉化农村信用社见证了奉化第一代民营企业的崛起。“有多少农民是从我们信用社办理的第一笔贷款,从而走上了创办企业、发展企业的道路。”姜永福感慨地说,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却给奉化农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1982年底召开的农业银行全国分行行长会议上,确定信用社“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克服‘官办’和吃‘大锅饭’的状况,要按照集体金融组织性质来办信用社”,并开始进行恢复信用社“三性”,即组织上的群众性、管理上的民主性、业务经营上的灵活性的改革。


    随着奉化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从原来简陋的家庭办公,到后来向政府租下敞亮的新办公楼,奉化农村信用社正一步步壮大。1996年,农信社与农业银行脱钩,接受央行的监督和管理,由此加快发展步伐。期间,通过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评定“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等方式,拓展金融服务空间,逐渐成为联系农民最好的金融纽带。


    最近一次的农信社改革始于2003年,中央政府以1650亿元票据置换其历史沉淀下来的不良贷款,这被称为“花钱买机制”;同时,中央将农信社行业管理权下放到省政府,各省陆续成立省级联社行使行业管理权。这一轮改革,是农信社成立以来最具创新性的体制机制变革,让农信社系统基本摆脱掉了历史枷锁的束缚,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而奉化农信社置换金额达3746万元,成为全国首家完成票据置换的单位,实现了脱胎换骨、翻天覆地的巨变。“没有了历史包袱,不仅信用社效益猛增,员工也士气大振。”姜永福对那段日子也记忆犹新。


    2004年12月16日,奉化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开业,成为一家主要为“三农”服务的股份合作制社区型地方金融机构。2013年11月6日,奉化农商银行正式开业,完成了从农村信用社转制农村商业银行的“全程跑”。改名不改姓,改制不改向,按照公司法的规范和现代商业银行成熟的公司治理经验,以“知行有为”企业文化为引领,努力打造“阿拉自家的银行”,目标客户精准定位于农业、农村、农户、城乡居民、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和部分优质大型客户。


    近年来,奉化农商银行从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型,“银医通”“缴费通”“一码通”等“互联网+”数字金融产品的相继推进,让更多农民体验到数字时代的便捷。在普惠金融、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奉化农商银行紧扣“支农、支小、支实”的主定位,加大对绿色金融、金融扶贫及优质农业产业、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整村授信、整村批发”信贷服务新模式,以及“三位一体惠农贷”“科技贷”“创客贷”“惠渔贷”“红色创业贷”“养老贷”等特色金融产品,充分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进一步推动政银、银企等多方合作,为奉化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随之变化的,是奉化农商银行存款规模不断刷新,截至目前已超过146.1亿元,是1996年同期的近25倍。(责任编辑:张旻)

内蒙古金融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金融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金融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金融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金融网)”的作品,内蒙古金融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  Nmgjr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内蒙古金融网版权所有

邮箱: cfp05@163.com   联系电话: 0471-4952235   传真: 0471-4952269

常年法律顾问:内蒙古若辉律师事务所 高级合伙人 刘富玉  电话:15024934110

                                                           高级合伙人 李文静  电话:1840482333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蒙ICP备08100000号-1

·内蒙古金融网络传媒中心 中国网通集团提供宽带支持 


金融内蒙古微信公众平台

内蒙古新金融研究院
蒙域在线直播